更多功能

剖腹产是否需要做盆底肌修复

2025-05-01

228次浏览

剖腹产通常需要做盆底肌修复。虽然剖腹产对盆底肌的损伤程度可能低于顺产,但妊娠本身仍会对盆底肌造成压力,导致功能减弱。

1、妊娠对盆底肌的影响:

妊娠期间,随着胎儿和子宫重量的增加,盆底肌长期承受压力,可能导致肌肉松弛或损伤。无论分娩方式如何,盆底肌都可能出现功能障碍,表现为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或性生活质量下降。盆底肌修复有助于恢复肌肉弹性和力量,改善上述症状。

2、剖腹产后的盆底肌状态:

剖腹产虽避免了产道扩张对盆底肌的直接损伤,但孕期激素变化和子宫增大仍会导致盆底肌支撑力下降。部分产妇产后可能出现轻度盆底功能障碍,如咳嗽时漏尿或下腹坠胀感。早期介入盆底肌训练可预防症状加重。

3、盆底肌修复的适用人群:

所有产后女性均建议评估盆底肌功能,尤其存在长期咳嗽、便秘或从事重体力劳动者。修复方式包括凯格尔运动、电刺激治疗和生物反馈训练。轻度功能障碍通过自主锻炼可改善,中重度需结合医疗干预。修复黄金期为产后42天至6个月。

产后饮食需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如鱼肉、鸡蛋和深色蔬菜,促进肌肉修复;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跑跳,选择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每日坚持凯格尔运动,收缩盆底肌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日3-4组。若出现持续漏尿或脱垂感,应及时就医评估。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