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透析有尿好还是没尿好

2025-05-27

339次浏览

透析患者保留一定尿量通常更好,残余肾功能对维持体液平衡、清除中分子毒素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残余尿量保留主要与水分控制、血压管理、原发病治疗、透析方案调整、营养支持等因素相关。

1、水分控制:

保留尿量有助于更灵活地调节体液平衡,减少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快的风险。每日尿量大于400毫升时,患者口渴感相对减轻,饮食饮水限制可适当放宽。但需定期监测尿量变化,当尿量持续减少时需严格限制水分摄入至每日1000毫升以内。

2、血压管理:

残余肾功能可通过调节钠排泄帮助稳定血压。有尿患者发生透析低血压的风险较低,降压药物使用剂量通常更小。建议维持血压在130-140/80-90毫米汞柱范围,避免使用肾毒性降压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3、原发病治疗:

糖尿病肾病等原发病进展会加速残余肾功能丧失。控制血糖使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治疗蛋白尿可延缓尿量减少。对于活动性肾炎患者,及时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帮助保留部分尿量。

4、透析方案调整:

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避免过度超滤能保护残余肾功能。血液透析患者可考虑每周2次透析联合1次滤过,腹膜透析患者选用低葡萄糖降解产物的透析液。透析充分性评估需包含残余肾功能的尿素清除率计算。

5、营养支持:

低蛋白饮食联合酮酸疗法可减轻肾脏负担,每日蛋白质摄入建议0.6-0.8克/公斤。补充α-酮酸制剂如开同等可减少氮质血症,同时需保证每日30-35千卡/公斤热量摄入预防营养不良。

对于尿量已少于100毫升/天的无尿患者,需特别注意限制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的摄入,每日钾摄入应控制在2000毫克以下。建议采用低磷饮食,避免动物内脏、坚果等高磷食物,必要时配合磷结合剂使用。规律监测干体重,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宜超过体重的3%-5%。适度进行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保持透析通路清洁干燥,腹膜透析患者需严格无菌操作。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等指标,与医生保持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