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哪些时候需要做好防晒

2025-05-28

294次浏览

防晒需贯穿全年,尤其需重视紫外线指数≥3、户外活动超过15分钟、高海拔地区、雪地/水面环境反射及服用光敏性药物等场景。

1、紫外线较强时:

当紫外线指数达到3或以上时,皮肤可能受到中波紫外线UVB和长波紫外线UVA的损伤。这类情况常见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夏季尤为显著。建议通过气象APP查询实时紫外线指数,阴天也需防护,因80%紫外线可穿透云层。

2、长期户外活动:

持续暴露在阳光下超过15分钟即需采取防护措施。包括通勤、运动、旅游等场景,紫外线累积效应会导致皮肤光老化。户外工作者应每2小时补涂防晒产品,配合宽檐帽和防晒衣等物理遮挡。

3、高海拔地区:

海拔每升高300米,紫外线强度增加4%。高原旅行或登山时,大气层过滤作用减弱,需选择SPF50+、PA++++的高倍防晒产品。同时注意防护唇部、耳后等易忽略部位,雪盲风险也显著增加。

4、反射环境:

雪地反射率达80%,水面反射率约30%,沙滩反射率15%-25%。这些环境会使紫外线暴露量倍增,滑雪、冲浪、海滨游玩时需佩戴防紫外线墨镜,面部颈部需加强防护。

5、服用光敏药物:

部分抗生素如多西环素、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利尿剂等药物会增加皮肤光敏感性。用药期间应避免强光照射,选择物理防晒剂更为安全,出现光毒性反应需及时就医。

日常防晒需建立多重防护体系:选择广谱防晒产品同时防护UVA/UVB,单次涂抹量需达2mg/cm²约1元硬币大小;物理遮挡优先选用UPF50+防晒衣物和宽檐帽;阴天室内靠窗位置也需防护,玻璃仅能阻挡UVB;冬季滑雪或高原出行应配备专业护目镜;光敏性皮肤或特殊用药人群建议咨询皮肤科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养成查看紫外线指数的习惯,将防晒作为基础护肤步骤,可有效预防晒伤、光老化及皮肤肿瘤风险。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