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判断需要结合多种行为特征和发育表现,核心症状包括社交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和重复刻板行为。家长若发现孩子存在这些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
社交障碍是自闭症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患儿常表现为缺乏眼神交流,对他人呼唤无反应,难以理解他人情绪,不会主动分享兴趣或情感。部分孩子可能对父母有依恋,但缺乏与同龄人互动的意愿。这种社交困难在婴幼儿期即可显现,如6个月大时仍不会对照顾者微笑,1岁时对躲猫猫等互动游戏缺乏兴趣。
语言发育异常需重点关注。约50%的自闭症儿童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2岁时仍不能说出有意义的单词,3岁不会使用简单句子。部分患儿虽然语言能力正常,但存在鹦鹉学舌式模仿说话、语调异常、代词混淆等情况。非语言交流同样受损,如不会用手指物表达需求。
重复刻板行为表现多样。患儿可能对特定物品产生异常依恋,坚持固定路线或仪式化动作,出现拍手、摇晃身体等重复动作。感知觉异常也较常见,如对某些声音过度敏感或对疼痛反应迟钝。部分孩子会表现出狭窄而强烈的兴趣,如执着于记忆天气预报或车牌号。
早期筛查可采用改良版婴幼儿自闭症筛查量表M-CHAT,包含24个月龄前儿童的预警征象。专业诊断需由儿童精神科医生通过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和发育史访谈综合评估。诊断标准要求症状在婴幼儿期已出现,并排除听力障碍、智力残疾等其他发育问题。
家长日常需观察孩子与同龄人的发育差异,记录异常行为出现的频率和场景。养育过程中应增加面对面互动,通过图片交换系统等辅助沟通工具培养表达能力。饮食上注意均衡营养,避免过度依赖单一食物。定期进行户外活动有助于感知觉发展,但需根据孩子耐受度调整活动强度。若确诊自闭症,需尽早开始结构化教育训练和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同时关注家庭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