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的伤害程度需根据个体情况评估,药物流产适用于早期妊娠且并发症可控,手术流产操作精准但存在创伤风险。两者均可能引发出血、感染等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1、妊娠周期:药物流产适用于妊娠49天内,孕囊较小且子宫内膜未过度增厚时成功率较高。手术流产适用于妊娠6-10周,通过负压吸引或钳刮术清除妊娠组织,超过10周需采用引产术。
2、操作方式:药物流产通过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诱发宫缩排出胚胎,需持续3-5天。手术流产采用静脉麻醉下宫腔操作,全程约10分钟,但需器械进入子宫腔。
3、并发症风险:药物流产可能引起不完全流产约5-10%概率,需二次清宫。手术流产存在子宫穿孔、宫腔粘连风险约1-2%,术中出血量通常多于药流。
4、恢复过程: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持续1-3周,需定期复查HCG水平。手术流产后出血一般7-10天停止,但子宫内膜修复需1-2个月经周期。
5、心理影响:药物流产过程较长可能加重焦虑,但隐私性较好。手术流产需面对手术环境,但过程快速,术后心理干预对两者都至关重要。
流产后应补充铁剂、维生素C促进造血,避免剧烈运动2周。推荐摄入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配合快走等温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术后1个月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每周复查B超直至确认宫腔无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