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腰腹疼痛通常由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症、盆腔淤血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原发性痛经:
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是主要诱因,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脱落释放大量前列腺素,引发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疼痛多集中于下腹部呈痉挛性,可能伴随腰部酸胀,通常月经第1-2天症状最明显。热敷下腹部、服用布洛芬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可缓解症状。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在盆腔其他部位生长,经期时同样发生出血刺激周围神经。疼痛具有进行性加重特点,可能放射至腰骶部及大腿内侧,常伴有性交痛和不孕。腹腔镜检查是确诊金标准,药物治疗包括地诺孕素等孕激素制剂。
3、盆腔炎:
病原体上行感染导致输卵管、卵巢等盆腔器官炎症,经期盆腔充血加重疼痛。表现为持续性下腹坠痛伴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且有异味。急性期需足疗程抗生素治疗,慢性期可配合物理治疗改善盆腔血液循环。
4、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腺体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病灶,经期时子宫肌层出血肿胀。典型症状为经量增多伴严重痛经,疼痛呈刀割样并向肛门区域放射,妇科检查可触及均匀增大的子宫。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5、盆腔淤血综合征:
盆腔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血液淤滞,经期盆腔血管扩张加重症状。表现为经期下腹坠胀及腰骶部钝痛,久站后加剧,可能伴有外阴静脉曲张。改善体位避免久坐久站,严重者需介入栓塞治疗异常静脉丛。
建议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及生冷饮食,保持腰腹部保暖可缓解肌肉痉挛。适量饮用姜茶、热牛奶等温性饮品,练习腹式呼吸放松盆底肌肉。若疼痛影响日常生活或伴随经量异常、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妇科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记录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