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患者日常需重点注意避免过敏原接触、饮食管理、皮肤护理、适度运动及定期随访。主要措施包括识别并远离致敏物质、选择低敏饮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以及监测病情变化。
1、远离过敏原:
明确并避免接触可能诱发紫癜的过敏原是关键。常见致敏因素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屑、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或食物如海鲜、坚果。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家中使用防螨床品,清洁时佩戴口罩。若因药物诱发需立即停用并记录药物名称,就医时主动告知
2、低敏饮食:
急性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大米粥、南瓜、苹果等低敏食材。避免高蛋白、辛辣及含人工添加剂的食品,常见易致敏食物包括牛奶、鸡蛋、鱼虾等。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逐步尝试新食物时需观察皮肤反应。合并肾损伤者需限制盐分摄入。
3、皮肤保护:
紫癜发作期间避免搔抓皮疹,穿着纯棉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选用无皂基清洁剂,轻柔擦干后涂抹保湿霜。出现皮肤破溃时局部消毒并覆盖无菌敷料。注意观察下肢紫癜是否出现肿胀、疼痛等血管炎加重表现。
4、运动调节:
急性期以卧床休息为主,尤其腹型或肾型紫癜需严格限制活动。缓解期可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跑步、跳跃等增加腹压或关节负荷的动作。运动时注意保暖,运动后补充水分。若运动后出现新发瘀点或腹痛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5、病情监测:
每日记录皮疹分布、关节肿痛、腹痛及尿色变化。使用透明尺测量紫癜直径,拍照留存便于复诊对比。定期检测尿常规至少每周1次排查肾损伤。若出现血尿、持续腹痛或关节活动受限,需24小时内就诊。随身携带疾病说明卡注明过敏史和用药史。
过敏性紫癜患者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饮食上可逐步引入藜麦、西兰花等抗炎食材,补充维生素C增强血管韧性。环境控制包括安装空气净化器、定期除螨。心理方面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焦虑,家属应避免过度保护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儿童患者需与学校沟通调整体育课内容,成人患者注意工作强度调节。每年春秋季过敏高发期可提前咨询医生进行预防性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