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为什么会产后出血

2025-04-25

1746次浏览

产后出血可能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产后出血可通过按摩子宫、药物治疗、手术缝合、输血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治疗。

1、子宫收缩乏力:

分娩后子宫肌纤维收缩能力减弱是产后出血最常见原因。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导致子宫过度膨胀,或产程过长、体力消耗过大均可能引发宫缩乏力。表现为宫底升高、子宫质软,出血多为暗红色且伴随血块。可通过双手按摩子宫底、静脉滴注缩宫素促进宫缩。

2、胎盘滞留:

胎盘剥离不全、植入性胎盘或副胎盘残留会影响子宫收缩。可能与子宫内膜损伤、剖宫产史有关,常伴随突发性大量鲜红色出血。需行徒手胎盘剥离术,残留组织超过3cm时需实施清宫术,严重者需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

3、产道裂伤:

急产、巨大儿分娩或手术助产可能导致宫颈、阴道壁或会阴部撕裂。出血呈持续性鲜红色,与宫缩无关。需立即缝合修补裂伤,深度裂伤需在麻醉下进行分层缝合,同时预防性使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

4、凝血异常: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等可能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现为全身多部位渗血,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或血小板,同时静脉注射氨甲环酸抑制纤溶。

5、心理应激:

分娩恐惧、疼痛刺激等应激反应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宫缩。产妇表现为焦虑、血压升高,出血量常与体征不符。可通过分娩镇痛、家属陪伴等缓解紧张情绪,必要时使用地西泮等镇静药物。

产后24小时内需密切监测出血量及生命体征,每30分钟按压宫底观察硬度。饮食建议选择高铁食物如猪肝、菠菜,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早期下床活动需有人搀扶,避免突然体位改变。如出现头晕心悸、每小时浸透超过3片卫生巾需立即就医,哺乳期用药需遵医嘱调整。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