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素血症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溢乳、不孕、性功能减退等症状。高泌乳素血症可能与垂体瘤、药物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胸壁刺激等因素有关。
功能主治:1、治疗非毒性的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正常); 2、甲状腺肿切除术后,预防甲状腺肿复发; 3、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 4、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功能亢进症的辅助治疗; 5、甲状腺癌术后的抑制治疗; 6、甲状腺抑制试验。
用法用量:个体日剂量应根据实验室以及临床检查来确定。对老年患者,冠心病患者,以及重度或长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人,应特别注意使用甲状腺素治疗的开始阶段应选择较低的初始剂量,并缓慢增加服用剂量,经常定期监测血甲状腺素水平。经验表明,对于体重较轻的病人以及有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人,低剂量给药就有效。儿童若心脏健康,治疗开始即应用全剂量,但在成人应以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最佳剂量。左甲状腺素钠片应于早餐前半小时,空腹,将1日剂量一次性用水送服。通常情况下,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人,及甲状腺部分或全部切除术后的病人,会终生服药;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其给药时间应与抗甲状腺药物给药时间一致。用于甲状腺抑制实验,在重复扫描前14天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的每日剂量: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正常者) - 成人 75-200ug,每日1次 ;青少年50-150ug,每日1次。预防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腺肿复发 - 成人 75-200ug,每日1次。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 - 初始剂量25-50ug,每日1次,间隔2-4周增加25-50ug,维持剂量125-250ug,每日1次。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 - 初始剂量12.5-50ug/ m2体表面积,每日1次,维持剂量100-150 ug/m2体表面积,每日1次。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辅助治疗 - 50-100ug,每日1次。甲状腺全切术后 - 150-300ug,每日1次。甲状腺抑制试验 - 200ug,每日1次。
1、月经紊乱
女性患者常见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甚至闭经,与泌乳素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伴随潮热、阴道干涩等低雌激素表现。需通过激素六项检查确诊,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如垂体瘤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甲磺酸溴隐亭片、卡麦角林片等药物。
2、溢乳
约30%-80%患者出现非妊娠期乳头溢乳,多为双侧乳白色液体。男性患者偶见乳房发育。需排除生理性溢乳及乳腺疾病,乳腺超声和泌乳素动态检测有助于鉴别。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药物因素引起者需调整原用药方案。
3、不孕不育
高泌乳素通过抑制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导致排卵障碍。男性患者可能出现精子减少、勃起功能障碍。备孕患者需监测卵泡发育,必要时联合使用促排卵药物如枸橼酸氯米芬片,垂体大腺瘤压迫视交叉者需考虑神经外科手术。
4、性功能减退
男性多表现为性欲下降、阳痿,与睾酮水平降低相关。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建议定期检测骨密度。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可尝试维生素B6辅助治疗,合并骨质疏松者需补充碳酸钙D3片及阿仑膦酸钠片。
5、视觉障碍
垂体大腺瘤压迫视交叉可引起视野缺损,典型表现为双颞侧偏盲。需通过垂体MRI明确肿瘤大小,视力进行性下降者需紧急处理。药物治疗无效的巨腺瘤可选择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术后需长期内分泌随访。
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应避免高脂饮食及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日常可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如香蕉、燕麦,但需限制乳制品摄入。建议每3-6个月复查泌乳素水平,药物治疗期间出现头晕、恶心等副作用应及时就诊。合并骨质疏松者需增加日照时间,每日补充适量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