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腰疼可能与产后骨盆松弛、哺乳姿势不当、缺钙、腰肌劳损、盆腔炎症等因素有关。产后女性体内激素变化会导致韧带松弛,加上频繁弯腰哺乳、抱婴儿等动作,容易引发腰部肌肉紧张或关节错位。
1、产后骨盆松弛
妊娠期分泌的松弛素会使骨盆韧带松弛,分娩后若未及时修复,可能造成骶髂关节错位或耻骨联合分离。这类疼痛多表现为翻身困难、行走时骨盆区域酸胀。可通过骨盆带固定、专业康复训练改善,严重者需骨科手法复位。
2、哺乳姿势不当
长时间维持弓背、侧倾等错误哺乳姿势,会导致腰背部肌肉持续紧张。建议使用哺乳枕支撑,保持脊柱中立位,每隔半小时调整姿势。哺乳后做猫式伸展动作放松腰背肌群。
3、缺钙
哺乳期钙需求量增加,若膳食摄入不足可能引发骨质疏松性疼痛。这种疼痛多为夜间加重,伴随小腿抽筋。可增加乳制品、深绿色蔬菜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碳酸钙或维生素D制剂。
4、腰肌劳损
产后频繁弯腰换尿布、抱婴儿等动作易造成竖脊肌、腰方肌等深层肌肉劳损。表现为腰部钝痛、晨起僵硬。建议采用热敷缓解,避免突然扭转腰部,可练习桥式运动增强核心肌群力量。
5、盆腔炎症
产褥感染或恶露排出不畅可能诱发盆腔炎,疼痛多位于腰骶部并伴有发热、分泌物异常。需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克肟、甲硝唑等抗生素,同时配合局部理疗促进炎症吸收。
坐月子期间应注意腰部保暖,使用带有支撑功能的护腰,避免提重物及久站久坐。饮食上增加鱼类、坚果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帮助减轻肌肉炎症。每日进行10分钟仰卧抬腿或腹式呼吸训练,逐步恢复核心肌群功能。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下肢麻木,需及时排查腰椎间盘突出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