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洞是否需拔牙取决于龋坏深度、牙体剩余量及牙髓状态,通常可通过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全冠修复等方式保留患牙。拔牙指征包括龋洞导致牙根纵裂、残冠无法修复、根尖周病变严重等情况。
1、浅龋未达牙本质:龋损局限于牙釉质层时,采用树脂充填或玻璃离子修复即可。定期使用含氟牙膏、牙线清洁邻面可阻止龋病进展,每年两次专业涂氟能增强釉质抗酸能力。
2、中龋累及牙本质:当龋洞侵蚀牙本质中层但未近髓时,需去除腐质后行垫底充填。咀嚼硬物易导致薄壁弱尖折断,建议避免啃咬冰块、坚果等硬物,使用含氟漱口水延缓继发龋发生。
3、深龋接近牙髓腔:龋坏距髓角<2mm时需评估牙髓活力,间接盖髓术后观察2-4周。冷热刺激痛持续超过10秒提示不可复性牙髓炎,此时需行根管治疗而非直接拔除。
4、残冠伴根尖病变:当龋坏导致牙冠缺损达龈下3mm以上,且根尖片显示大面积阴影时,拔牙后需考虑种植修复或固定桥修复。这种情况多与长期未治疗深龋、牙周袋感染有关,常伴随咬合痛、牙龈脓包等症状。
5、牙根纵裂或根分叉病变:垂直向裂纹延伸至根中1/3或根分叉区Ⅲ度破坏时,患牙预后极差。全景片显示根尖区透射影超过5mm需拔除,后期可选择即刻种植或位点保存术。
控制每日精制糖摄入低于25克,选用含磷酸钙的再矿化牙膏可减少龋病风险。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缝刷清洁邻面能降低继发龋概率,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龋损。对于已形成大面积龋洞的患牙,及时进行显微根管治疗联合全冠修复的五年保存率可达85%以上,优于直接拔牙后修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