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可通过缬沙坦、氨氯地平、氢氯噻嗪、美托洛尔、卡托普利等药物控制。高血压通常由遗传因素、高盐饮食、肥胖、肾脏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
1、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血管收缩作用降低血压。适用于合并糖尿病或心衰患者,可能引起血钾升高或头晕。日常需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
2、氨氯地平: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常见副作用包括下肢水肿和牙龈增生,用药期间需保持口腔卫生并抬高下肢。
3、氢氯噻嗪:利尿剂通过促进钠水排出减少血容量,适合盐敏感性高血压。长期使用需注意补钾,避免与锂剂联用。建议每日钠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
4、美托洛尔: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和心输出量,适用于合并冠心病者。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哮喘患者禁用。服药期间需定期检查心率。
5、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减少血管紧张素II生成,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常见干咳副作用,与NSAIDs联用可能影响药效。建议用药前筛查双侧肾动脉狭窄。
高血压患者需长期规律服药,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波动情况。饮食推荐DASH饮食模式,增加全谷物、深色蔬菜和低脂乳制品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限制加工食品和酒精摄入,保持BMI在18.5-23.9范围。合并靶器官损害者需每3个月复查尿微量白蛋白和颈动脉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