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子宫内膜炎是怎么回事

2025-05-27

248次浏览

子宫内膜炎可能由细菌感染、宫腔操作损伤、卫生习惯不良、免疫力低下、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局部理疗、中药调理、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细菌感染:

常见病原体包括链球菌、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等,这些微生物通过阴道上行感染子宫内膜。急性期表现为下腹剧痛、发热、脓性分泌物,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头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慢性期可能联合盆腔理疗促进炎症吸收。

2、宫腔操作损伤:

人工流产、诊刮术或放置节育器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屏障破坏。术后出现持续阴道出血伴异味时,需警惕感染,建议超声监测内膜修复情况,必要时行宫腔灌注治疗预防粘连。

3、卫生习惯不良:

经期性行为、使用不洁卫生用品等会使病原体侵入风险增加。日常需注意勤换卫生巾、避免盆浴,急性发作期可选用妇炎洁等洗剂辅助清洁,但需避免阴道过度冲洗破坏微环境。

4、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更易发生感染。这类人群出现腰骶酸痛、月经紊乱时应及时检查,除抗感染治疗外需同步控制基础疾病,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

5、邻近炎症蔓延:

输卵管炎、宫颈炎可能扩散至子宫内膜,表现为下腹坠胀且劳累后加重。需联合治疗原发病灶,慢性期可采用红外线照射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严重输卵管积脓需考虑腹腔镜手术。

建议每日温水清洗外阴并更换纯棉内裤,经期避免剧烈运动;饮食选择鲫鱼汤、红豆薏米粥等利湿食物,食辛辣刺激;适度快走或瑜伽可改善盆腔血流。若出现发热、持续腹痛或异常子宫出血超过两周,需及时妇科就诊排查盆腔脓肿等并发症。定期妇科检查及HPV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病变诱发的上行感染。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