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造瘘与肾引流不是一回事。肾造瘘是通过手术建立肾脏与体表的通道,主要用于长期引流;肾引流则包括多种临时性尿液引流方式,主要有经皮肾穿刺引流、输尿管支架管引流、导尿管引流、膀胱造瘘引流、自然排尿引流。
1、经皮肾穿刺引流:
经皮肾穿刺引流属于临时性肾引流方式,通常在超声或X线引导下将引流管置入肾盂,适用于急性尿路梗阻或感染。操作创伤较小,但需定期更换导管,可能出现出血或感染并发症。治疗期间需监测尿液性状及引流量。
2、输尿管支架管引流:
输尿管支架管通过膀胱镜置入输尿管,连接肾盂与膀胱,适用于输尿管狭窄或结石导致的肾积水。支架管留置时间通常为2-3个月,可能引发尿频、血尿等刺激症状。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支架管移位。
3、导尿管引流:
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适用于下尿路梗阻或术后短期引流。留置期间需每日清洁尿道口,预防尿路感染。长期留置可能导致尿道狭窄或膀胱挛缩,一般不超过2周。
4、膀胱造瘘引流:
膀胱造瘘是通过手术在腹壁建立膀胱引流通道,适用于神经源性膀胱或长期尿潴留患者。需定期更换造瘘管,保持造瘘口皮肤清洁。可能并发结石形成或反复尿路感染,需定期膀胱冲洗。
5、自然排尿引流:
自然排尿是生理性引流方式,依赖完整的排尿反射弧。对于肾功能正常者,每日尿量应维持在1500-2000毫升。排尿异常时需评估残余尿量,必要时结合其他引流方式。
肾造瘘术后需保持瘘口敷料干燥,每日测量引流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饮食上增加水分摄入每日2000-25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坚果。适当进行盆底肌训练有助于改善排尿功能,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腰部活动。出现发热、引流液浑浊或腰痛加剧时需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肾功能及泌尿系超声,根据病情调整引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