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补完牙一段时间后牙齿敏感是怎么回事

2025-05-25

150次浏览

补牙后牙齿敏感可能由填充材料刺激、牙髓轻微炎症、咬合过高、继发龋齿或牙本质暴露等原因引起,通常可通过调整咬合、脱敏治疗或更换填充材料等方式缓解。

1、填充材料刺激:

复合树脂等填充材料在固化过程中可能产生收缩应力,导致牙齿与填充体之间出现微渗漏。冷热刺激通过微小缝隙传导至牙本质小管,引发短暂敏感。这种情况通常在1-2周内逐渐适应,若持续敏感需检查是否存在边缘密合不良。

2、牙髓轻微炎症:

深龋接近牙髓时,补牙操作可能刺激牙髓组织。牙髓充血表现为遇冷刺激疼痛,但无自发痛。这类敏感需观察2-4周,若加重可能出现夜间痛等牙髓炎症状,此时需根管治疗。早期可使用含氟脱敏牙膏缓解。

3、咬合过高:

填充体过高导致咬合创伤,咀嚼时异常受力刺激牙周膜神经。患者常描述为"咬东西时酸软",可通过咬合纸测试发现早接触点。调磨过高部分后,敏感症状多在24小时内消失。

4、继发龋齿:

边缘微渗漏导致细菌侵入,形成继发龋损。常见于口腔卫生不良者,表现为补牙数月后新发敏感,可能伴随食物嵌塞。X线片可见填充体下方透射影,需去除旧填充物后重新修补。

5、牙本质暴露:

备洞过程中过度切削牙本质,或牙龈退缩导致牙颈部暴露。暴露的牙本质小管直接受外界刺激,典型表现为刷牙时短暂锐痛。使用含钾离子的脱敏剂可阻塞小管,严重者需行牙龈移植术。

建议避免过冷过热饮食,使用软毛牙刷及抗敏感牙膏刷牙时采用巴氏法45度角轻柔震颤。含氟漱口水可增强牙本质矿化,坚果类食物补充钙磷元素有助于牙齿再矿化。若敏感持续超过1个月或出现自发痛,需及时复查排除牙髓病变。日常可用指腹按摩牙龈促进血液循环,但切横向用力刷牙加剧楔状缺损。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