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可通过甲钴胺、银杏叶提取物、倍他司汀等药物缓解。耳鸣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神经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蝉鸣声、搏动性杂音等症状。
1、甲钴胺:作为维生素B12活性成分,甲钴胺能修复受损的听神经髓鞘,改善神经传导功能。该药物适用于长期耳鸣伴听力下降者,需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服药期间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等胃肠反应。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
用法用量:1.补充替代治疗法:口服,1次5-10mg,一日10-60mg,早晨起床后服用2/3,下午服用1/3。2.抗炎:口服一日5-60mg,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3.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每日40-60mg,病情稳定后酌减。4.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症状减轻后每隔1-2日减少5mg。5.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6.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每日口服60-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
2、银杏叶提取物:通过增加内耳血流量减轻缺血性耳鸣,特别适合老年性耳鸣患者。标准提取物EGb761需每日120-240mg分次服用。与抗凝药联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3、倍他司汀:作为组胺H3受体拮抗剂,可调节内耳血管通透性,对梅尼埃病相关耳鸣效果显著。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和消化道不适,消化性溃疡患者慎用。
4、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可采用泼尼松口服或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激素能减轻内耳炎症水肿,但需严格把握2周疗程,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变化。
5、镇静药物:阿普唑仑等苯二氮䓬类药物适用于焦虑加重的耳鸣,通过调节中枢敏化改善症状。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建议短期配合认知行为治疗。
耳鸣患者日常需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坚持有氧运动改善微循环。噪声环境下建议使用耳塞防护,睡眠障碍者可尝试白噪声掩蔽。持续耳鸣超过3个月需进行纯音测听和MRI检查,排除听神经瘤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