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核脱出可通过温水坐浴、药物外敷、手法复位、硬化剂注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方式治疗。痔核脱出通常由长期便秘、妊娠腹压增高、静脉曲张、肛垫下移、括约肌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
1、温水坐浴:每日2次温水坐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水温控制在40℃左右,每次持续15分钟。该方法能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减轻水肿疼痛症状,适合轻度脱垂患者居家护理。
2、药物外敷:马应龙痔疮膏、太宁栓、普济痔疮栓等含有利多卡因、氢化可的松成分的外用药可消炎止痛。将药膏均匀涂抹在脱出痔核表面,配合棉垫加压包扎能促进回纳。
3、手法复位:戴无菌手套后涂抹石蜡油,用指腹轻柔将脱出物推回肛管。操作需在排便后清洁肛门进行,复位后卧床休息1小时防止再次脱出。反复脱出者需联合其他治疗。
4、硬化剂注射:5%鱼肝油酸钠或酚甘油注射可使痔核纤维化萎缩。适用于Ⅱ度内痔,在痔核根部黏膜下层注入0.5-1ml药液,需专业医师操作避免穿透肠壁。
5、吻合器手术:采用PPH术或TST术切除脱垂黏膜,适用于Ⅲ-Ⅳ度混合痔。手术时间约30分钟,术后24小时可进食流质,吻合钉通常在2周后随粪便排出。
痔核脱出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饮水2000ml以上,推荐食用火龙果、燕麦、奇亚籽等润肠食物。避免久坐久站,每天进行提肛运动3组每组20次。便后使用湿厕纸清洁,穿棉质透气内裤减少摩擦。若脱出物嵌顿坏死或持续出血,需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