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的特点包括情绪波动剧烈、精力变化显著、睡眠模式异常、认知功能受损、行为冲动性强、社会功能下降。
1、情绪波动:
患者交替经历躁狂期和抑郁期。躁狂期表现为异常兴奋、过度自信或易怒,抑郁期则出现持续悲伤、兴趣丧失。这种波动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部分患者存在混合状态,同时具备两种极端情绪特征。
2、精力变化:
躁狂期精力异常充沛,可能连续多日不眠不休工作或活动;抑郁期则连日常洗漱都感到费力。这种能量水平的大幅震荡常导致患者无法维持稳定的工作学习节奏。
3、睡眠异常:
躁狂发作时睡眠需求显著减少却不感疲倦,抑郁期可能嗜睡或早醒。睡眠节律紊乱既是症状表现,也可能成为诱发新一轮发作的诱因。
4、认知障碍:
注意力、决策力和记忆力在不同阶段呈现差异化损害。躁狂期思维奔逸导致判断力下降,抑郁期则出现思维迟缓、负性认知偏倚,部分患者发作间期仍残留认知功能障碍。
5、冲动行为:
躁狂期常见过度消费、鲁莽驾驶、滥用物质等高风险行为,抑郁期可能出现自伤倾向。这些行为往往伴随事后强烈的悔恨感,但发作期难以自控。
6、功能受损:
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呈周期性崩溃,约60%患者伴有物质滥用问题。症状缓解期社会功能可能部分恢复,但频繁发作会导致功能残疾逐渐加重。
保持规律作息对稳定病情具有基础作用,建议固定就寝时间并保证7-8小时睡眠。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可调节情绪。地中海饮食模式富含ω-3脂肪酸,适量摄入深海鱼、坚果等食物。锂盐、丙戊酸钠、喹硫平等药物需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配合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降低复发率。病情稳定期可尝试正念训练改善情绪调节能力,家属应学习识别复发先兆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