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什么是肌电图检查

2025-04-17

188次浏览

肌电图检查是一种通过记录肌肉电活动来评估神经肌肉功能的诊断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周围神经病变、肌肉疾病及神经肌肉接头异常。检查方式包括针电极肌电图和表面肌电图,适应症涵盖腕管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1、检查原理:肌电图通过电极捕捉肌肉静息和收缩时的电信号,转化为波形图供分析。静息状态检测自发电位,轻收缩观察运动单位电位,强收缩评估募集模式。神经传导速度测试可同步进行,配合F波、H反射等辅助判断神经根病变。

2、适应病症:适用于运动神经元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表现为纤颤电位和巨大电位;多发性神经炎可见传导速度减慢;重症肌无力呈现递减反应。肌营养不良症会出现短时限低波幅电位,皮肌炎可见异常自发电位。

3、操作流程:检查前需清洁皮肤,针电极插入待测肌肉。依次记录静息电位、轻度自主收缩和最大用力收缩状态。神经传导检查需在神经走行部位放置刺激电极,记录肌肉或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整个过程约30-60分钟。

4、临床价值:能准确定位神经损伤部位,区分轴索损害与脱髓鞘病变。对腕管综合征诊断敏感性达85%,可早期发现亚临床病变。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预后,指导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肌张力障碍。

5、注意事项: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针电极,心脏起搏器患者需评估风险。检查后可能出现局部淤青,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孕妇进行腹部检查前应咨询产科儿童检查需配合镇静措施。

检查前后保持正常饮食,避免空腹导致低血糖影响结果。穿着宽松衣物方便暴露检查部位,去除金属饰品避免干扰。检查后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B1的糙米、燕麦,促进神经修复。定期进行握力球训练维持手部肌肉功能,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周围神经疾病康复。出现持续肌无力或感觉异常应及时复诊,结合磁共振神经成像等进一步评估。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