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可能由产伤、缺氧缺血、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畸形、维生素K缺乏等原因引起。
1、产伤:分娩过程中胎头受到挤压或器械助产导致血管撕裂,常见于急产、巨大儿或臀位分娩。需立即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轻度出血可自行吸收,严重者需神经外科干预如脑室引流术。
2、缺氧缺血:围产期窒息导致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多发于早产儿脑室周围。表现为呼吸暂停、肌张力低下,需维持正常氧饱和度,严重者需亚低温治疗联合神经保护剂如苯巴比妥。
3、凝血障碍:先天性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易发生自发性出血。需输注凝血因子Ⅷ、新鲜冰冻血浆等替代治疗,同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4、血管异常:脑血管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导致急性出血,常见惊厥、前囟膨隆。需血管造影确诊,采用介入栓塞术或显微外科切除术治疗。
5、维生素K缺乏:母乳喂养儿未及时补充维生素K致凝血因子合成不足。生后需肌注维生素K1预防,已出血者需静脉补充维生素K联合输注冷沉淀。
日常护理需保持头高位30度,避免剧烈晃动。母乳喂养母亲应增加绿叶蔬菜摄入,配方奶喂养需选择强化铁配方。定期监测头围增长及神经行为发育,出院后每三个月进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出现喷射性呕吐、角弓反张等脑疝征兆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