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治疗通常需要长期坚持,具体疗程需根据病情、病毒载量和肝功能指标动态调整。
乙肝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延缓肝纤维化进展。目前临床推荐的一线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丙酚替诺福韦,这些药物能有效降低病毒载量。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及肝脏超声等指标,部分患者经过长期规范治疗可实现乙肝表面抗原转阴。
1、治疗疗程的个体化差异:
对于e抗原阳性患者,在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且病毒DNA持续检测不到后,仍需巩固治疗至少3年;e抗原阴性患者往往需要更长时间治疗。合并肝硬化的患者需终身服药。青少年患者治疗周期与成人标准不同,需结合生长发育情况制定方案。治疗期间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毒反弹和肝功能恶化。
2、治疗期间的监测重点:
每3-6个月需复查乙肝病毒DNA载量、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出现耐药变异时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长期服药者需关注肾功能和骨密度变化。治疗期间应严格禁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营养有助于肝功能恢复。
乙肝患者日常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食用鱼肉、豆制品和奶类;多进食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严格控制油脂和糖分摄入。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肝脏负担。保持乐观心态,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家庭成员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出现乏力加重、皮肤黄染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