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什么是粪石性肠梗阻

2025-04-17

225次浏览

粪石性肠梗阻是由肠道内粪石堵塞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可能由高纤维饮食不足、水分摄入不足、肠道蠕动减弱、肠道结构异常、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药物治疗、灌肠处理、手术取石等方式干预。

1、饮食因素:长期低纤维饮食导致粪便体积小、硬度高,易在肠道弯曲处形成粪石。建议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选择燕麦、芹菜、火龙果等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配合每日饮水2000ml以上软化粪便。

2、脱水状态:发热、腹泻或饮水不足造成肠道水分重吸收过度,粪便干燥结块。出现早期腹胀症状时可尝试饮用温盐水配合腹部按摩,必要时使用乳果糖、聚乙二醇等渗透性泻剂促进排便。

3、动力障碍: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导致肠蠕动减慢,粪便滞留形成粪块。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同时进行腹部热敷和顺时针环形按摩,每日练习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

4、解剖异常:先天性巨结肠、肠道术后狭窄等结构问题易引发粪便嵌顿。这类患者可能表现为顽固性便秘与阵发性腹痛,需通过钡剂造影或肠镜确诊,轻症可采用甘油灌肠,重症需行肠造瘘术解除梗阻。

5、药物影响:长期服用含铝抗酸剂、铁剂或阿片类止痛药会抑制肠蠕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应监测排便情况,必要时联合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避免粪便在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形成硬结。

预防粪石性肠梗阻需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晨起饮用300ml温水刺激胃结肠反射,餐后30分钟进行快走或跳绳等运动促进肠蠕动。急性发作期禁食期间可饮用少量蜂蜜水润滑肠道,恢复期饮食采用低渣半流质逐步过渡,避免豆类、坚果等易产气食物。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