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甲亢可能由妊娠期激素变化、Graves病、甲状腺炎、垂体TSH瘤、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甲状腺药物、β受体阻滞剂、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
1、激素变化:妊娠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导致一过性甲亢。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孕12周后激素水平回落可自行缓解。建议减少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摄入,避免剧烈情绪波动。
2、Graves病:这是孕妇甲亢最常见的病理性原因,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体重下降、突眼等症状。治疗首选丙硫氧嘧啶,该药胎盘透过率较低。需每4周监测游离T4水平,维持其在正常高限范围。
3、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或亚急性甲状腺炎可能导致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加。这类患者可能出现颈部疼痛、发热等炎症表现。急性期可用普萘洛尔缓解症状,避免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恢复期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预防甲减。
4、垂体异常:极少数情况下,垂体TSH瘤会导致TSH不适当分泌。这类患者TSH水平与甲状腺激素同步升高,需通过MRI确诊。妊娠期首选溴隐亭控制,分娩后考虑经蝶窦手术切除。
5、妊娠剧吐:严重妊娠剧吐可能导致短暂甲亢,与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有关。表现为频繁呕吐伴甲状腺功能轻度异常。治疗以补液、止吐为主,甲亢症状多在孕20周后消失。
孕妇甲亢管理需兼顾母婴安全,建议每周监测血压和胎心,保持每日200微克硒元素摄入有助于甲状腺功能稳定。适当进行孕妇瑜伽或散步可缓解焦虑症状,但心率超过100次/分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出现持续性呕吐、视力模糊或胎动减少需急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