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晚期化疗可延缓肿瘤进展、缓解症状,具体效果与患者体质、化疗方案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相关。常用药物包括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卡培他滨等,部分患者需联合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
1、化疗作用机制:
化疗药物通过干扰癌细胞DNA合成或破坏细胞分裂过程抑制肿瘤生长。晚期直肠癌化疗以全身性控制为主,可缩小转移病灶、减轻肠梗阻或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生存期可延长6-12个月。
2、治疗方案选择:
FOLFOX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FU和FOLFIRI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FU为一线方案。存在RAS野生型患者可联合西妥昔单抗,MSI-H患者可能受益于帕博利珠单抗等免疫治疗。
3、疗效影响因素:
患者PS评分、肝肺转移负荷、CEA水平变化决定化疗敏感性。化疗后CT评估病灶缩小≥30%视为有效,稳定病灶仍需维持治疗。基因检测可指导靶向药物选择。
4、副作用管理:
骨髓抑制需监测血常规,恶心呕吐可用昂丹司琼预防。奥沙利铂导致外周神经毒性需补充维生素B族,伊立替康相关腹泻需及时使用洛哌丁胺。
5、综合治疗策略:
孤立肝转移可联合射频消融,骨转移需唑来膦酸保护。疼痛控制遵循三阶梯原则,肠梗阻患者可放置支架或造瘘改善生活质量。
建议化疗期间每日摄入1.2g/kg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大豆制品,分6-8次少量进食减轻消化道反应。每周3次3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维持肌肉量,血小板>50×10⁹/L时可进行散步或太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出现持续发热或严重腹泻需及时就医。心理支持可降低治疗中断率,家属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