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可能由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黄疸、腹水、肝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等症状。
1、黄疸:重型肝炎患者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皮肤、巩膜黄染。血清总胆红素通常超过171μmol/L,且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黄疸程度与肝细胞坏死程度呈正相关,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2、腹水: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是腹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患者表现为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严重时可出现脐疝或膈肌抬高导致呼吸困难。腹水蛋白含量通常较低,提示肝源性腹水特征。
3、肝性脑病:血氨升高和假性神经递质积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从轻度意识模糊到深昏迷分为四期,可伴有扑翼样震颤、性格改变或定向力障碍。脑电图显示特征性三相波。
4、凝血功能障碍: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导致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或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计数通常低于100×10⁹/L。
5、肝肾综合征: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引发功能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氮质血症和稀释性低钠血症。尿钠浓度通常低于10mmol/L,尿肌酐/血肌酐比值大于30:1。这种并发症提示预后极差。
重型肝炎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0.5g/kg以下,以植物蛋白为主。建议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2g,适量补充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监测体重变化和24小时尿量,警惕电解质紊乱。对于出现肝性脑病患者,可口服乳果糖减少氨吸收,限制动物蛋白摄入。腹水明显者需限制液体入量,配合利尿剂使用。凝血功能异常时避免创伤性操作,必要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这类患者需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多学科联合诊疗,肝移植是终末期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