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背痛可能由肌肉劳损、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妇科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背痛通常表现为局部酸痛、活动受限、放射性疼痛等症状,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肌肉劳损
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或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背部肌肉紧张或拉伤。这类背痛多表现为局部酸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日常可通过热敷、按摩、适当拉伸等方式改善症状,避免提重物或久坐不动。
2、骨质疏松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易引发骨质疏松,脊椎椎体压缩可能导致慢性背痛。疼痛多位于胸腰交界处,可能伴随身高变矮或驼背。建议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抗骨质疏松药物。
3、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退变或外伤可能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发下背部剧痛并向腿部放射。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甲钴胺、乙哌立松等药物缓解疼痛和神经水肿,严重者需考虑椎间孔镜手术。
4、妇科疾病
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可能引起腰骶部坠痛,疼痛常与月经周期相关。可能伴随异常阴道分泌物或月经紊乱,需妇科检查确诊。治疗包括抗生素、短效避孕药等药物,必要时行腹腔镜手术。
5、泌尿系统感染
肾盂肾炎或输尿管结石可导致肋脊角区钝痛或绞痛,可能伴随尿频尿急、发热等症状。需尿常规和超声检查确诊,治疗包括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结石较大时需体外冲击波碎石。
女性背痛患者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穿高跟鞋久站。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增强核心肌群力量,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钙质摄入,控制咖啡因和酒精。急性疼痛发作时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但长期疼痛或伴随体重下降、夜间痛醒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肿瘤等严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