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粪口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五种途径传播。
1、呼吸道飞沫传播
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可直接进入他人呼吸道。飞沫在1米范围内传播风险最高,医用外科口罩能有效阻隔此类传播。密闭空间内飞沫可能悬浮形成气溶胶,增加传播概率。
2、接触传播
病毒通过感染者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传播,健康人触摸污染表面后接触口鼻眼黏膜导致感染。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可有效灭活环境中的病毒,勤洗手是重要预防措施。
3、气溶胶传播
在密闭、通风不良环境中,病毒可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传播距离超过1米。医疗机构气管插管等操作易产生气溶胶,普通环境中抽水马桶冲水也可能产生含病毒气溶胶。
4、粪口传播
患者粪便中可检出活病毒,通过污染水源或食物传播。便后未彻底洗手可能造成间接传播,消化道症状患者需单独使用卫生间,马桶冲水时建议先盖盖子。
5、母婴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胎儿。新生儿咽拭子、胎盘组织中曾检出病毒核酸,但发生概率较低。感染孕产妇应做好防护措施,分娩后需对新生儿进行医学观察。
预防新冠病毒传播需采取综合措施。除规范佩戴口罩外,应保持室内通风换气,每日开窗不少于3次。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用流动水洗手,不具备洗手条件时使用含酒精免洗洗手液。避免用手触摸面部,打喷嚏时用肘部遮挡。家庭中有人出现发热症状时,应单独居住并做好物品消毒。收取快递后建议对外包装进行消毒,生鲜食品需彻底煮熟后食用。疫情期间减少聚集活动,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高风险区域返回人员应主动报备并配合健康监测。疫苗接种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和重症概率,符合条件者应完成全程接种及加强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