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2025-09-14

1419次浏览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典型症状可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中毒型,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

1、发热

多数患者起病急骤,体温可达39摄氏度以上,伴随畏寒或寒战。发热通常持续2-3天,与细菌毒素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儿童可能出现高热惊厥,老年患者可表现为持续低热。退热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掩盖病情进展。

2、腹痛

以左下腹阵发性绞痛为主,排便后暂时缓解。腹痛由肠黏膜溃疡和肠蠕动亢进导致,严重者可出现全腹压痛。婴幼儿常表现为哭闹不安、屈膝蜷缩体位。腹痛程度与病变范围相关,中毒型痢疾可能腹痛不明显但病情危重。

3、腹泻

每日排便可达10-30次,初期为稀水样便,后转为黏液脓血便。典型特征为便量少但便意频繁,系直肠受炎症刺激所致。慢性痢疾患者可能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需注意补液防止脱水,重度脱水可能引发循环衰竭。

4、里急后重

表现为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即使无粪便排出仍反复产生便意。这是直肠壁神经末梢受炎症刺激的典型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里急后重可持续至其他症状消失,影响患者休息与营养摄入。

5、黏液脓血便

粪便中混有大量黏液、脓细胞和新鲜血液,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及巨噬细胞。此特征可与普通肠炎鉴别,反映结肠黏膜坏死脱落过程。中毒型痢疾可能早期无典型便样,需通过肛拭子检测确诊。

细菌性痢疾患者应严格隔离至症状消失,餐具需煮沸消毒。饮食选择低渣流质如米汤、藕粉,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恢复期可逐步添加蒸蛋、苹果泥等低纤维食物,注意补充电解质。接触患者后需用含氯消毒液洗手,污染衣物应单独清洗。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改变或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时需立即就医。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