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埋伏牙是指牙齿未能正常萌出,完全或部分隐藏在牙槽骨或牙龈内的现象,常见于恒牙替换乳牙阶段。埋伏牙可能由上颌尖牙、下颌第二磨牙等位置异常引起,主要与遗传因素、乳牙滞留、牙槽骨空间不足、颌骨发育异常、局部病理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埋伏牙病史的儿童发生率较高,可能与颌骨大小与牙齿排列的遗传特征相关。建议定期口腔检查,通过全景X光片监测牙齿发育情况。若发现异常,早期可通过正畸干预创造萌出空间。
2、乳牙滞留:
乳牙未按时脱落会阻碍恒牙萌出通道,导致恒牙滞留于颌骨内。临床表现为乳牙松动延迟或长期稳固,伴随对应恒牙缺失。需及时拔除滞留乳牙,必要时配合牵引术辅助恒牙萌出。
3、牙槽骨空间不足:
颌骨发育过小或牙齿过大造成萌出空间不足,常见于拥挤牙列。表现为邻牙倾斜或扭转,可能伴随咬合紊乱。早期扩弓治疗或序列拔牙可改善空间条件,严重者需正颌手术。
4、颌骨发育异常:
颌骨囊肿、肿瘤等占位性病变会压迫牙胚,导致牙齿移位或埋伏。患儿可能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需通过CT明确病变范围,手术切除病灶后视情况保留或拔除埋伏牙。
5、局部病理因素:
乳牙根尖周炎、外伤等可能破坏恒牙胚发育方向,导致牙齿埋伏。此类患儿常有乳牙外伤史或反复牙龈脓肿。需控制感染后评估恒牙活力,必要时进行牙髓治疗或手术导萌。
对于儿童埋伏牙,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重点关注替牙期牙齿萌出顺序。日常饮食应增加咀嚼硬度适中的食物如苹果、胡萝卜,促进颌骨发育。避免长期食用软烂食物导致颌骨刺激不足。若发现乳牙滞留超过正常替换时间3个月以上,或恒牙萌出不对称,需及时就诊口腔正畸科。部分埋伏牙可能伴随颌骨发育问题,青春期前是干预黄金期,早期治疗可降低手术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