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可能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通常表现为皮肤疼痛、疱疹、瘙痒等症状,可通过抗病毒药物、止痛治疗、皮肤护理等方式缓解。
1、皮肤疼痛:带状疱疹初期常出现单侧皮肤灼热感或刺痛,疼痛程度从轻度不适到剧烈难忍不等。疼痛区域多沿神经节分布,常见于胸背部、腰部或面部。疼痛可能持续数日至疱疹出现前,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局部冷敷或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可暂时缓解症状。
2、簇状疱疹:发病后3-5天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成簇水疱,内含透明液体。疱疹沿单侧神经呈带状分布,常见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等区域。水疱约7-10天后浑浊结痂,避免抓挠可降低继发感染风险。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抗生素软膏有助于促进愈合。
3、感觉异常:约20%患者会出现疱疹区域麻木、刺痛或瘙痒等异常感觉,可能与神经损伤有关。症状可持续至皮损愈合后,严重者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可改善症状,必要时需联合普瑞巴林等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
4、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伴随低热、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多见于老年或免疫力低下人群。体温通常不超过38.5℃,持续1-3天可自行缓解。保持充足休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必要时可服用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
5、特殊部位症状:眼部带状疱疹可导致结膜充血、角膜溃疡;耳部疱疹可能引发面瘫、听力下降。这些情况需立即就医,抗病毒治疗需联合更昔洛韦滴眼液等局部用药,严重面瘫需进行面神经减压术。
带状疱疹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多摄入富含赖氨酸的乳制品、鱼类,限制精氨酸含量高的坚果巧克力。恢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疱疹未结痂前避免游泳等接触性运动。衣物选择宽松纯棉材质,皮损结痂后可使用硅酮凝胶预防疤痕。60岁以上人群建议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