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通过抗VEGF药物注射、激光治疗、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睫状体光凝术、控制原发病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颈动脉狭窄、眼缺血综合征、葡萄膜炎等原因引起。
1、抗VEGF治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等药物可抑制新生血管生长,降低眼压。需每月重复注射直至新生血管消退,治疗期间需监测视网膜灌注情况。
2、激光光凝术:全视网膜光凝能减少视网膜缺氧状态,阻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释放。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视力下降,需配合降眼压药物使用。
3、引流阀手术:Ahmed青光眼引流阀或Baerveldt植入装置可建立房水外流通道。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者,术后需长期随访防止引流管堵塞。
4、睫状体光凝:通过二极管激光破坏睫状体上皮细胞,减少房水生成。适用于晚期难治性病例,可能并发眼球萎缩需谨慎选择。
5、原发病控制:严格管理血糖血压,颈动脉狭窄患者需血管重建。视网膜静脉阻塞者需抗凝血治疗,葡萄膜炎患者需免疫抑制剂干预。
患者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A/C/E。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睡眠时抬高床头。定期测量眼压及视野检查,原发病随访间隔不超过3个月。出现突发眼痛、视力骤降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