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发作时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解痉止痛药、利胆药三类,主要使用头孢曲松钠、山莨菪碱、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控制感染和症状。
1、抗生素:
细菌感染是急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需根据血培养或胆汁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头孢曲松钠作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可覆盖常见革兰阴性菌;莫西沙星对胆道厌氧菌有效;重症感染可联用甲硝唑。使用前需确认无青霉素过敏史。
2、解痉止痛药:
胆绞痛发作时可选用山莨菪碱缓解Oddi括约肌痉挛,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减轻炎症疼痛。哌替啶等阿片类药物仅限短期使用,需警惕呼吸抑制和成瘾性。用药期间需监测腹痛变化及肠鸣音。
3、利胆药:
熊去氧胆酸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胆汁黏稠度;茴三硫可增加胆汁中水分含量。这两类药物适用于胆囊收缩功能尚存的患者,但存在胆道梗阻时禁用。用药期间需配合低脂饮食。
4、辅助用药: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可减少胃酸对胆道的刺激;胰酶肠溶胶囊能改善脂肪消化吸收。合并肝功能异常者可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保护肝细胞膜。
5、静脉补液:
禁食期间需静脉补充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维持水盐平衡,必要时输注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补液量根据脱水程度调整,需监测尿量和中心静脉压。
急性胆囊炎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发作期禁食油腻食物,恢复期逐步过渡至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保证2000毫升饮水促进胆汁稀释,避免暴饮暴食和快速减重。若出现持续高热、黄疸或腹膜刺激征需立即就医,部分患者可能需接受胆囊切除术。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胆囊壁厚度变化,伴有胆结石者建议每年进行肝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