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式

2025-05-25

283次浏览

肱骨髁上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经皮克氏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训练及药物辅助等方式治疗。具体方案需根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评估。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接骨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续筋接骨,血瘀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2次,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1、手法复位: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青枝骨折或轻度移位骨折。通过牵引、折顶等手法恢复解剖对位后,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儿童患者因骨膜较厚、愈合能力强,多优先选择该方式。复位后需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折稳定性。

2、经皮固定:

针对成角大于20度或旋转移位的骨折,可在C型臂透视引导下进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常用2-3枚交叉克氏针维持复位,术后辅以石膏托保护。该方法创伤小且能有效防止再移位,尤其适合儿童Ⅱ型及部分Ⅲ型骨折。

3、切开复位:

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闭合复位失败者,需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可直视下解剖复位,选用外侧或后侧入路,必要时进行植骨。术后早期需监测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

4、康复训练:

固定期间需进行手指屈伸、肩关节活动等锻炼,拆除外固定后逐步开展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训练。物理治疗如超声波、蜡疗可促进消肿,肌力训练重点强化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儿童恢复期通常较成人缩短1/3。

5、药物辅助: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严重肿胀者可静脉滴注甘露醇。中后期配合接骨七厘片等活血化瘀类药物,骨质疏松患者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所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处方要求。

术后饮食应保证每日1.2-1.5g/kg优质蛋白质摄入,多食用牛奶、鱼肉等富含钙磷食物。康复期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儿童患者建议佩戴防护支具参加体育活动。定期随访至骨折愈合后1年,关注肘内翻畸形等远期并发症。睡眠时保持患肢抬高30度以减轻水肿,冰敷每次不超过20分钟。心理疏导对儿童患者尤为重要,可通过游戏方式提高康复配合度。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