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可以通过观察日常排尿情况判断是否漏尿,典型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或运动时尿液不自主流出。
漏尿在医学上称为尿失禁,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三种常见类型。压力性尿失禁多见于腹压增加时少量漏尿,如大笑、跳跃;急迫性尿失禁表现为突发强烈尿意后无法控制排尿;混合型则兼具两者特征。可通过记录排尿日记辅助判断,包括每日饮水时间、排尿次数、漏尿诱因及尿量。
1、压力性尿失禁的识别:
盆底肌松弛是主要诱因,常见于产后女性或更年期人群。典型表现为腹压增高时漏尿,如提重物、爬楼梯,但无排尿急迫感。轻度者仅内衣微湿,重度可能出现持续渗漏。建议进行盆底肌力测试,若收缩持续时间不足3秒或无法中断排尿,需考虑盆底功能障碍。
2、急迫性尿失禁的识别:
多与膀胱过度活动有关,特征为尿意突袭且难以忍耐,常伴随尿频日间排尿超过8次、夜尿增多。部分患者听到流水声或接触冷水会诱发漏尿。需排查泌尿系感染、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膀胱超声检查可评估残余尿量。
改善漏尿需结合类型干预。压力性尿失禁建议每日进行凯格尔运动,分三组收缩盆底肌,每组10-15次;急迫性尿失禁可采用膀胱训练,逐步延长排尿间隔至2-3小时。避免摄入咖啡因及柑橘类刺激膀胱的食物,选择瑜伽、游泳等低冲击运动。若症状持续需就医评估,必要时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或悬吊手术。日常使用护垫应2小时更换,预防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