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缺碘可通过尿碘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查、膳食评估、体表症状观察、胎儿发育监测等方式判断。缺碘可能由饮食摄入不足、地区性碘缺乏、妊娠期需求增加、甲状腺疾病、消化吸收障碍等因素引起。
尿碘浓度是评估碘营养状况的金标准,孕妇尿碘中位数低于150μg/L提示不足。单次随机尿样检测操作简便,但需结合多次检测结果综合判断。妊娠期肾碘清除率增高可能导致尿碘值假性偏低,需注意校正。
血清TSH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异常可反映碘缺乏程度。妊娠早期TSH>4mIU/L或游离T4降低需警惕碘缺乏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超声检查发现弥漫性肿大时,缺碘可能性增加。
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可计算日均碘摄入量,低于220μg需干预。重点评估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加碘盐使用频率及烹调方式。长期素食或严格控制钠盐摄入的孕妇风险较高。
颈部明显增粗、皮肤干燥脱屑、毛发稀疏等体表征象提示长期缺碘。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可能伴随出现。但轻度缺碘往往缺乏典型临床表现,需结合实验室检查。
超声发现胎儿生长发育迟缓、胎心率异常时需排查母体碘营养状况。妊娠20周后胎儿甲状腺开始摄碘,严重缺碘可能导致先天性甲减。新生儿TSH筛查值异常升高可追溯孕期碘缺乏史。
孕妇应保证每日摄入6g加碘盐,每周进食1-2次海鱼或贝类,乳制品和鸡蛋也是良好的碘来源。避免长期大量食用卷心菜木薯等致甲状腺肿食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孕妇瑜伽可促进碘代谢,但需控制心率在140次/分以下。定期产检时主动要求碘营养评估,居住缺碘地区的孕妇建议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碘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