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锁骨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支具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损伤通常由跌倒撞击、产伤、运动创伤、骨骼发育异常、暴力外伤等因素引起。
1、手法复位: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医生通过牵引和按压使骨折端恢复对位,操作需轻柔避免二次损伤。复位后需定期复查X光确认恢复情况,通常配合支具固定4-6周。
2、支具固定:常用锁骨带或8字绷带限制肩关节活动。选择透气材质避免皮肤压疮,每日检查肢体末梢血运。固定期间保持脊柱中立位睡眠,避免侧卧压迫患侧,每2周调整松紧度。
3、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症状。伴随软组织肿胀可外敷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严重肿胀者短期口服七叶皂苷钠片促进消肿。需遵医嘱控制用药周期。
4、物理治疗:拆除固定后开展肩关节钟摆训练、爬墙运动等康复锻炼。采用超声波治疗促进骨痂形成,配合冷热敷交替缓解肌肉僵硬。每周3次持续2个月,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
5、手术治疗:开放复位内固定适用于严重移位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可选择弹性髓内钉或重建钢板固定,术后24小时开始被动关节活动。术后6周复查骨愈合情况,3个月内避免对抗性运动。
患儿日常需补充富含钙质的牛奶、奶酪、深绿色蔬菜,配合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恢复期避免跑跳等剧烈活动,建议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定期监测双上肢长度差异,若出现患侧肢体麻木或持续疼痛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