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中晚期可能由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上腹持续疼痛、呕血黑便、消瘦乏力、腹部包块、进食梗阻等症状。治疗需通过手术切除、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营养支持等方式综合干预。
功能主治:本品适用于胃肠道功能有损失,而不能或不愿进食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应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主要用于代谢性胃肠道功能障碍、胰腺炎、感染性肠道疾病、放射性肠炎及化疗、肠瘘、短肠综合症、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危重疾病、严重烧伤、创伤、脓毒症、大手术后的恢复期、营养不良病人的手术前喂养、肠道准备。
用法用量:口服或管饲喂养在洁净的容器中先注入50ml冷水,加入本品1袋,充分混合。待粉剂完全溶解后,再加冷水至500ml,轻轻搅拌混匀即可。管饲喂养时,先置一根喂养管到胃、十二指肠或空肠上端部分,正常滴速为每小时100-125ml(开始时滴速宜慢)。一般病人,每天给予2000kcal(4袋)即可满足机体对营养成分的需求。高代谢病人(烧伤、多发性创伤),每天可用到4000kcal(8袋)以适应机体对能量需求的增加。对初次胃肠道喂养的病人,初始剂量最好从每天1000kcal(2袋)开始,在2-3天内逐渐增加至需要量。剂量和使用方法根据病人需要,由医师处方而定。
1、上腹疼痛:肿瘤侵犯胃壁神经或周围组织导致持续性钝痛,疼痛程度与进食无关且夜间加重。建议完善胃镜及CT评估肿瘤范围,疼痛管理可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弱阿片类药物或神经阻滞术。
2、消化道出血:肿瘤溃烂破坏血管引发呕血或柏油样便,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紧急处理包括禁食、静脉输注质子泵抑制剂,严重出血需内镜下止血或介入栓塞治疗,同时监测生命体征。
3、恶病质状态:肿瘤消耗与进食困难导致体重半年内下降超10%,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营养干预采用高蛋白流质饮食,必要时经鼻肠管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剂,联合甲地孕酮改善食欲。
4、腹部包块:体检触及固定质硬包块多提示肿瘤穿透浆膜层,可能伴随肝转移灶。影像学确认分期后,局部进展期可考虑新辅助化疗联合全胃切除术,肝转移灶可行射频消融。
5、梗阻症状:贲门部肿瘤导致吞咽困难,幽门区病变引发呕吐宿食。支架植入可缓解梗阻,晚期患者行胃空肠吻合术改善生活质量,同时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胃癌中晚期患者需每日分6-8次摄入蒸蛋羹、鱼肉泥等高蛋白软食,避免粗纤维及刺激性食物。体力允许时进行床边踏步训练,每周3次、每次10分钟。护理重点包括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口腔黏膜保护及疼痛评分监测,心理支持可采用正念减压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