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可通过光疗、药物治疗、喂养调整等方式干预。病理性黄疸可能与胆红素代谢异常、溶血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黄染、嗜睡等症状。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方法,通过特定波长光线促进胆红素分解。光疗期间需遮盖婴儿眼睛及生殖器,每日监测胆红素值。母乳喂养儿可继续哺乳,光疗后黄疸多能在24-48小时内明显消退。
中药制剂含茵陈、栀子等成分,通过促进胆汁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适用于轻度黄疸或辅助光疗,需按体重调整剂量。用药期间观察大便颜色变化,可能出现轻微腹泻等不良反应。
适用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通过增加血浆蛋白结合减少游离胆红素。需静脉输注并与光疗联用,使用前需评估肾功能。常见规格为10%浓度,输注速度需严格控制。
肝酶诱导剂可增强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加速胆红素代谢。主要用于母乳性黄疸或遗传性黄疸,起效需2-3天。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新生儿剂量为3-5mg/kg/日。
当胆红素超过换血阈值或出现胆红素脑病征兆时采用。通过置换患儿血液快速清除胆红素,需在NICU由专业团队操作。术前需备好匹配血液,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电解质。
母乳喂养每日8-12次可促进胆红素排泄,适度晒太阳辅助退黄。观察黄疸范围是否超过躯干、四肢远端,监测反应力及吃奶量。出现拒奶、肌张力异常需立即就医,早产儿及溶血患儿需更积极治疗。维持适宜室温避免低体温,光疗期间增加液体摄入预防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