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拔除多生牙的风险可通过术前评估、术中操作规范、术后护理、感染控制和麻醉管理等方式降低。多生牙可能与遗传因素、牙胚发育异常、局部炎症刺激、内分泌紊乱、颌骨囊肿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齿排列拥挤、咬合异常、邻牙移位、牙根吸收等症状。
1、术前评估:口腔全景片或锥形束CT可精确定位多生牙与邻牙、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对于埋伏较深的多生牙,需评估拔牙难度及对恒牙胚的影响,儿童颌骨发育未完全者需特别关注手术时机。
2、术中操作规范:采用微创拔牙技术减少骨组织损伤,对于近邻恒牙的多生牙需使用牙周膜分离器保护牙周组织。复杂病例可考虑分牙拔除或导板辅助手术,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
3、术后护理:24小时内冷敷减轻肿胀,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软质饮食2-3天,避免吮吸动作影响血凝块形成。术后7天拆线前需监测创面愈合情况,警惕干槽症发生。
4、感染控制: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术前需检测血糖水平。术后可预防性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洛或克林霉素等抗生素,伴有颌骨囊肿者需同期进行病灶刮治。
5、麻醉管理:局部麻醉推荐使用含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控制出血,儿童配合度差者可选择笑气镇静或全身麻醉。需严格计算麻醉药物剂量,监测血氧和心率变化。
拔牙后应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促进伤口愈合,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继发出血。术后3个月需拍摄X线片确认恒牙萌出空间,正畸治疗建议在替牙期结束后进行。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多生牙引起的颌骨发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