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可能由神经递质失衡、慢性疾病困扰、社会角色转变、认知功能减退、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情绪低落:持续两周以上的显著情绪低落是核心症状,患者常感到空虚绝望,对既往爱好丧失兴趣。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较典型,可能伴随自责自罪观念。非典型抑郁者可表现为易激惹或焦虑。
2、躯体症状:约60%患者以躯体不适为主诉,常见头痛、背痛等慢性疼痛,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减退、便秘尤为突出。睡眠障碍多表现为早醒,部分出现嗜睡症状。体重骤降或增加超过5%需警惕。
3、认知障碍:近事记忆力减退明显,执行功能受损导致决策困难。主观认知下降程度常超过客观检查结果,可能与发展为痴呆相关。思维迟缓表现为言语减少、应答延迟。
4、行为改变:社交退缩现象显著,拒绝参与家庭活动或旧友聚会。日常自理能力下降,部分出现拒药行为。严重者可表现为激越型抑郁,有坐立不安等躯体性焦虑。
5、自杀倾向:虽发生率低于青年患者,但成功率高。突然立遗嘱、分发财物等行为需高度警惕。合并躯体疾病、独居、丧偶者风险增加,男性患者自杀死亡率是女性的4倍。
日常饮食应保证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摄入,规律进行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情绪。建议家属采用非批判性倾听方式沟通,定期陪同进行认知训练活动。当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症状时,需及时至精神科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