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眼底改变属于常见现象。长期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拉长导致视网膜、脉络膜等组织受到机械性牵拉,易出现豹纹状眼底、视盘倾斜等结构性变化。
一、生理性眼底改变:
300度以下轻度近视多表现为视盘周围弧形斑,因眼球后极部扩张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萎缩。这类改变通常不影响视力,但需每年检查眼底,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日常可补充叶黄素、维生素A等营养素,增强视网膜抗氧化能力。
二、病理性眼底改变:
600度以上高度近视易并发黄斑区萎缩、视网膜劈裂等病变,可能与巩膜胶原纤维异常、脉络膜血流灌注不足有关,常伴随视物变形、闪光感等症状。需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定期监测,必要时采用后巩膜加固术或抗VEGF药物治疗。避免剧烈运动及眼部撞击,降低视网膜脱离风险。
建议近视患者每半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日常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用眼时遵循20-20-20法则每20分钟看20英尺外物体20秒。饮食上多摄入蓝莓、胡萝卜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控制甜食摄入以延缓眼轴增长。高度近视者应避免蹦极、跳水等冲击性运动,夜间驾驶需警惕视野缺损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