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造瘘通常用于解决肠道梗阻、创伤或疾病导致的排便功能障碍,常见适应症包括低位直肠癌、严重肛周感染、先天性肛门畸形、放射性肠炎及外伤性肠道损伤。
功能主治: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用法用量:口服。6~12岁儿童,一次0.5片;12岁以上儿童及***一次1片,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
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位置距肛缘小于5厘米时,保肛手术可能影响肛门功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需临时性造瘘保护吻合口,永久性造瘘多用于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晚期病例。伴随症状包括便血、里急后重,部分患者出现肠梗阻表现。
肛周脓肿合并坏死性筋膜炎或Fournier坏疽时,造瘘可减少粪便污染创面。克罗恩病并发肛瘘反复发作、会阴部大面积组织缺损也需转流粪便。这类患者常伴有高热、剧烈疼痛及全身中毒症状。
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一期无法完成成形术时,需先行结肠造瘘。脊髓脊膜膨出合并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造瘘能改善排便失禁。此类病例多存在腹胀、呕吐等肠梗阻体征。
盆腔放疗后出现直肠阴道瘘或膀胱直肠瘘,保守治疗无效需造瘘分流。放射性肠炎导致肠管狭窄、穿孔也是手术指征。患者典型表现为腹泻、黏液便及里急后重感。
车祸、坠落等导致直肠破裂,急诊手术时常需造瘘。战伤或贯通伤合并括约肌损伤超过50%时,一期修复后需粪便转流。这类损伤多合并休克、腹膜刺激征等急腹症表现。
术后护理需每日测量造口直径,使用造口袋收集排泄物。饮食选择低渣食物如白粥、面条,避免洋葱、豆类等产气食物。康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三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出现造口回缩、出血或周围皮炎需及时就医,定期随访评估造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