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烂洞疼痛可通过补牙、根管治疗、药物镇痛、口腔清洁调整和饮食管理缓解,通常由龋齿、牙髓炎、牙周病、牙齿隐裂或不良饮食习惯引起。
1、补牙:
龋齿导致的浅中层龋洞可通过树脂填充或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医生会清除腐败牙体组织后,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封闭龋洞,阻止细菌继续侵蚀。整个过程约30-60分钟,术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硬物。
2、根管治疗:
当龋坏波及牙髓引发急性牙髓炎时,需进行根管预备和消毒。治疗分2-3次完成,包括开髓引流、根管成形、氢氧化钙封药等步骤,最后用牙胶尖充填根管。严重者需配合口服甲硝唑片控制感染。
3、药物镇痛:
临时缓解疼痛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牙龈肿胀时可含漱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需注意这些药物仅作为应急措施,不能替代牙科治疗,长期服用可能掩盖病情。
4、口腔清洁:
改用软毛牙刷以巴氏刷牙法清洁患牙周围,配合牙线清理邻面菌斑。疼痛期间可用温盐水含漱,比例为一杯温水加半茶匙食盐,每日3-4次,每次30秒,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
5、饮食管理:
避免冷热酸甜等刺激性食物,选择常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蒸蛋。减少精制糖摄入,两餐间可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抑制致龋菌活性。
出现自发性夜间痛或咬合痛提示可能发生急性根尖周炎,需及时就诊。长期未治疗的龋齿可能导致牙槽骨吸收,甚至引发颌面部间隙感染。日常建议使用含氟牙膏,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对于已充填的牙齿应注意观察填充体边缘是否密合,防止继发龋发生。咀嚼食物时注意双侧交替使用,避免单侧牙齿过度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