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栓的药物主要包括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三类,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利伐沙班、尿激酶等。
1、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适用于冠心病、脑梗死等动脉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氯吡格雷通过阻断血小板ADP受体抑制血小板活化,常与阿司匹林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替格瑞洛是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起效更快且作用可逆。
2、抗凝药物:
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合成发挥抗凝作用,需定期监测INR值调整剂量。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直接抑制Xa因子,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肝素类快速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发挥作用。
3、溶栓药物:
尿激酶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溶解已形成的血栓。阿替普酶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新鲜血栓具有选择性溶解作用。链激酶通过形成复合物激活纤溶系统,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4、中药制剂:
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微循环作用。银杏叶提取物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蚓激酶是从蚯蚓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具有纤溶活性。
5、辅助用药:
前列地尔可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己酮可可碱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改善微循环。西洛他唑具有扩张血管和抗血小板双重作用。
使用溶血栓药物需严格遵医嘱,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日常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摄入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造成外伤的活动,戒烟限酒。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血栓性疾病患者建议穿着医用弹力袜,长途旅行时定时活动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