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可通过盐酸哌甲酯、托莫西汀、可乐定等药物干预。该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环境刺激、脑损伤、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通常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冲动行为等症状。
1、中枢兴奋剂:盐酸哌甲酯通过调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改善注意力缺陷,适用于6岁以上儿童。常见剂型包括速释片和缓释片,需监测心率及食欲变化。
2、非中枢兴奋剂:托莫西汀作为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适用于对兴奋剂不耐受患儿。该药需持续服用4周以上显效,可能引发嗜睡或胃肠道反应。
3、α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常用于合并抽动或攻击行为患儿,通过调节前额叶皮层活动控制冲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避免突然停药引发反跳性高血压。
4、行为干预辅助:药物需配合行为矫正训练,如正强化法培养专注力。家长需建立结构化生活作息,采用代币制奖励目标行为。
5、营养支持方案: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坚果摄入,补充镁锌等矿物质。避免高糖饮食,保证蛋白质摄入量达每日1.2g/kg体重。
患儿每日应保证60分钟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睡前进行放松训练。建立固定就寝流程,卧室温度维持在20-22℃。定期评估生长发育曲线,监测药物对身高体重的影响。学校需提供个性化教育计划,安排前排座位减少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