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症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睡眠不足、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
父母双方或一方肥胖的儿童,发生肥胖的风险显著增加。特定基因如FTO基因变异可能影响脂肪代谢效率,导致能量更容易以脂肪形式储存。这类儿童需更严格监控体重增长曲线,定期进行体脂率评估。
高糖高脂饮食如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的过量摄入直接导致热量过剩。家庭喂养方式中强迫进食、用食物作为奖励等行为会破坏儿童饱腹感调节机制。建议用水果替代零食,控制每餐蛋白质与蔬菜比例不低于50%。
每日屏幕时间超过2小时会显著减少体力活动量。城市化进程中活动空间受限,学龄儿童日均步数不足8000步。建议安排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运动时间不少于180分钟。
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会扰乱瘦素和胃饥饿素分泌平衡。夜间光照暴露会抑制褪黑素生成,间接促进脂肪合成。建立固定就寝仪式,保持卧室温度在20-22℃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轴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异常饥饿感、皮肤黑棘皮症等症状。需通过糖耐量试验排除库欣综合征等疾病,必要时采用二甲双胍等药物干预。
建立家庭饮食运动记录表,优先选择全谷物和优质蛋白来源如鱼类豆类,控制精制碳水摄入。每天保证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如骑自行车、球类活动,避免睡前3小时使用电子设备。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增速,当BMI超过同年龄95百分位时需儿科内分泌科联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