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胃炎可通过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胆汁结合剂、中成药等药物治疗。反流性胃炎通常由胃酸分泌异常、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长期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
功能主治: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
用法用量:奥美拉唑使用过量,会出现视物模糊、意识模糊、嗜睡、头痛、口干、颜面潮红、恶心及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等症状。本药物不宜经过透析清除,如意外过量服用,应该立即处理。
1、抑酸药: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黏膜炎症。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适用于轻中度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用药方案。长期使用需警惕低镁血症等不良反应。
2、胃黏膜保护剂:
铝碳酸镁可中和胃酸并形成保护膜,硫糖铝能在溃疡面形成屏障。这类药物需空腹服用,与抑酸药联用时应间隔2小时。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含铝制剂。
3、促胃肠动力药:
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可增强食管蠕动,加速胃排空。使用期间需监测心电图变化,避免与抗胆碱药同服。妊娠期及胃肠道出血患者禁用。
4、胆汁结合剂:
考来烯胺能结合反流的胆汁酸,减轻其对胃黏膜的损伤。该药可能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长期使用需补充维生素AD。服药需与其他药物间隔4小时。
5、中成药:
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具有理气和胃功效,适用于轻症辅助治疗。中药成分复杂,联合西药使用时需注意相互作用,脾胃虚寒者应辨证用药。
反流性胃炎患者日常应避免高脂、辛辣饮食,餐后保持直立位2小时,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穿紧身衣物增加腹压。症状持续或出现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时需及时胃镜检查。建议定期复查评估疗效,调整用药方案需在消化科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