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多数情况下病情较轻,通过规范治疗和日常管理可有效控制症状。该病属于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病程较长但通常不会危及生命。
一、疾病分期与症状表现:
轻度患者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腹痛、腹胀及大便次数增多,肠镜检查可见黏膜轻度充血水肿。中度阶段可能出现持续腹痛、黏液便或血便,伴有营养不良症状。重度病例较为罕见,可能出现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需警惕中毒性巨结肠等危急情况。
二、治疗与管理措施:
基础治疗包括调整饮食结构,采用低纤维、低脂、易消化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药物治疗常用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等氨基水杨酸制剂,重症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者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如甲硝唑、环丙沙星等。心理疏导对缓解肠易激症状有积极作用,生物反馈疗法可改善肠道功能紊乱。
患者需建立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温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限制乳制品、豆类等产气食物。定期复查肠镜监测黏膜变化,贫血患者需补充铁剂和叶酸。冬季注意腹部保暖,夏季避免生冷饮食,保持肛门清洁预防继发感染。症状急性期建议短期流质饮食,缓解期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日25-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