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疱疹可能由病毒感染、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力下降、接触性过敏原、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局部护理、免疫调节、过敏原回避、基础病控制等方式缓解。
1、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1型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常见病原体,皮肤出现簇集性水疱伴灼痛。口服阿昔洛韦、泛昔洛韦或伐昔洛韦可抑制病毒复制,局部涂抹喷昔洛韦乳膏辅助治疗。
2、皮肤损伤:摩擦伤、晒伤或化学刺激破坏角质层后易继发感染。保持患处清洁干燥,使用无菌敷料覆盖,避免抓挠。愈合期涂抹含锌软膏促进修复。
3、免疫抑制:熬夜、压力或营养不良导致T细胞功能减弱时潜伏病毒复发。补充维生素C、锌元素,规律作息。反复发作者可检测HIV、糖尿病等免疫相关疾病。
4、接触过敏:镍金属饰品、毒藤或化妆品成分可能诱发过敏性疱疹。立即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外用氢化可的松软膏。斑贴试验可明确致敏物质。
5、系统疾病:淋巴瘤、自身免疫病患者疱疹风险增高。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需排查恶性肿瘤。控制原发病同时采用静脉注射更昔洛韦强化抗病毒。
日常需选择棉质宽松衣物减少摩擦,避免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增加鸡蛋、深海鱼类等优质蛋白摄入,适度进行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疱疹渗液期可用生理盐水湿敷,结痂后涂抹维生素E乳预防色素沉着。合并糖尿病者需严格监测血糖,妊娠期发作需产科协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