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乙状结肠癌怎么确诊

2025-04-08

88次浏览

乙状结肠癌可通过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肿瘤标志物检测、基因检测等方式确诊。乙状结肠癌通常由长期炎症刺激、遗传因素、高脂低纤维饮食、肠道息肉恶变、环境致癌物暴露等原因引起。

1、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乙状结肠癌的核心手段,可直接观察病灶形态、范围及黏膜异常。检查前需进行肠道清洁准备,医生通过内镜取组织活检以明确病理性质。无痛肠镜可降低患者不适感,检查中发现息肉可同步切除。

2、影像学检查:

腹部增强CT能评估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侵犯情况。MRI对直肠系膜侵犯显示更清晰,PET-CT用于全身转移灶筛查。影像学分期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可检测直径5mm以上的病灶。

3、病理活检:

内镜下钳取可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金标准。活检标本经HE染色、免疫组化分析确定癌细胞类型,分化程度及Ki-67增殖指数。低分化腺癌恶性度高,印戒细胞癌预后较差,需结合分子分型指导治疗。

4、肿瘤标志物:

CEA和CA19-9升高提示肿瘤存在,但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术前标志物水平与肿瘤负荷相关,术后监测可预警复发。动态观察指标变化比单次检测更有临床意义,炎症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假阳性。

5、基因检测:

检测RAS、BRAF基因突变状态指导靶向药物选择,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判断免疫治疗获益。遗传性林奇综合征需做错配修复基因检测,家族高风险人群建议进行APC基因筛查。液体活检可监测循环肿瘤DNA。

确诊后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食品。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功能,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肠镜和CT。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降低复发风险,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或腹痛应及时就医复查。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